一个方法帮你化解消极情绪

好情绪和坏情绪就像硬币的两面一样,只是一种存在。
——李宏夫


每当某种情绪引发某种消极情绪时,我们便会不由自主地受到情绪的控制。
这些消极的情绪状态可能是愤怒、恐惧、失望。
我们急于处理这些消极情绪,要么想法设法声讨造成这些情绪的人和事,要么把这种情绪压抑下去。
但是,这两种方式最后都会造成“自我伤害”。因为这两种方式都会在我们心理埋下“愤怒的种子”,助长我们的嗔恨之心。
只有改变这种模式,我们才能保持内心的平静。
运用情绪平衡法,我们既可以不用压抑自己的情绪,也无须向外攻击,可以有效化解自己的消极情绪,使内心恢复平静。

一、首先要意识到自己的消极情绪

当我们觉察到自己有不愉快的情绪出现时,我们都要保持觉知。
如果是抑郁情绪,我们就清醒地知道我抑郁了。
如果是愤怒的情绪,就要清楚地知道自己发怒了。


二、允许消极情绪存在

消极情绪不是洪水猛兽,所以我们不要害怕他们。
正像你不会害怕你的愉快情绪一样,你要不要害怕愤怒、烦躁等消极情绪。
不管是他是不是愉快情绪,他仅仅是你的一种情绪罢了。所谓的好情绪与坏情绪本质上都是一样,一切都源于我们内心的区分。


三、不抗拒并接受情绪

“不抗拒”和“接受”是更进一步的“允许”。这不仅仅是允许当下情绪的出现,而是带着对情绪本质的认识,允许任何时候出现。
很多人会欣然接受好情绪,而讨厌坏情绪。但是无论是好情绪还是坏情绪,从心里层面而言都是我们内心一股能量。

事实上坏情绪的出现提醒我们需要注意自己的认知和行为。从心里健康的本质来讲,引起我们任何一种不愉快的愉快情绪,都是一种改变的契机。
很多时候,我们无法控制外界发生的所有事情。令情绪失控的因素也不可避免。所以,我们要学会接受情绪,而不是消除和改变。

四、释放情绪

情绪就像小孩走路一样,我们需要去引导扶持,不断去识别自己的情绪,然后告诉自己要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
小孩在学走路的时候,免不了磕磕碰碰,必须保持极大的乐趣去引导他、鼓励他。这样他就会越来也有兴趣。
但是如果我们训斥和指责,只会会让孩子变得恐惧和退缩。对于情绪来说也是一样,我们需要逐渐认识和接纳情绪。


如何使用情绪平衡法呢?
日常生活中当你感觉紧张的时候,常常会有人告诉你要呼吸”,情绪平衡法就是一个运用深呼吸来调节消极情绪的简方法。

无论出现的是哪种消极情绪,是愤怒也好、悲伤也好、躁也好、恐惧紧张也好……首先,你不要刻意给当下的情绪贴“不好”的标签。情绪就是情绪,本质上都没有分别。
当你觉察到某种情绪出现时,你可以用这个呼吸调节的简单方法,来转化当下的情绪。
如果出现的是愤怒,我们可以在心里把这个“愤怒”用“你来代替。比如,当你感觉到愤怒时,你可以在心里对你的愤怒说“你来了”。
同样,如果是“恐惧”情绪的话,我们也把这个“恐惧”用“你”来代替。不管是紧张、焦虑、烦躁还是其他种种消极情绪都用“你”来代替那个情绪。
当一种消极情绪出现时,我们便可以这样做:
1 |
吸气:我看到“你”的出现 |
2 |
呼气:我允许“你”的出现 |
3 |
吸气:我接受“你”的出现 |
4 |
呼气:我现在愿意释放“你” |
当你吸气的时候,尽量慢慢地深深地吸气,直到你不能再吸气为止,同时在心里默念:“我看到'你’的出现。”
然后吐气。最好是吸气后屏住一小会,然后尽量有力地缓缓地吐出,同时在心里默念:“我允许'你’的出现”。如果想让自己更专注于呼吸所对应的句子,也可以闭上眼睛做。
余下的两个句子也是同理,吸气、呼气,默念对应的句子。
在运用这个方法的时候,你需要暂时离开当时的环境,找个安静的位置,一个无人的角落、楼梯间、卫生间都可以。

如果是领导正在批评你,无法离开,你可以低下头,闭上眼睛,在心理上离开他。
如果是正在和客户打电话,你可以暂时不去顾及他的咆哮,侧过头,把话筒拿远一点。
如果是面对不听话的孩子,你也可以侧过身,暂时不面对他的脸……
总之,要暂时离开引起情绪的环境,即使是闭上眼睛,心理上离开也可以。然后,你就可以按照上述的方法来做。
整个四句是一轮,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反复做几轮。

需要注意的是,每次运用这个方法时,最好是按照上述“看到、允许、接受、释放”的顺序进行,待你能熟练应用后,就可以依照当时的感受灵活发挥。
同时,每次做这个练习最好不要超过六分钟。如果你还想继续,休息几分钟以后再进行。
当你运用这个方法来调节消极情绪时,有时情绪很快得到了爱解,但消极情绪也可能看上去没有什么明显改善。
这时,你不需要过于专注当下的效果,要知道,重要的是保持耐心去做这个东习,不要纠缠于当下的消极情绪,更不要去打压它。
消极情绪所以还存在,一定还有它存在的缘由,所以不要急于消除它们必须接受这个呈现的过程。
也许这个消极情绪还会反复出,但你同样要保持耐心,坚持进行练习,慢慢地这个情绪就会化解掉。

就像学骑车一样,我们不能指望一下子就能学会,总有个过程。只要我们保持耐心,努力尝试,最终就完全可以控制情绪,保持平静。
参考文献:《情绪自救:化解焦虑、抑郁、失眠的七天自我疗愈法》
-END-
撰文丨杨沛 北辰心理健康发展中心心理咨询师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