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lestar started 2001

RESPONSIBILITY

Heart to heart    Sincere service

源于实践   打造经典

探索童年情感受虐与青少年手机成瘾的关联:预防与建议

上海北辰软件,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身心同健康    探索童年情感受虐与青少年手机成瘾的关联:预防与建议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手机已成为青少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当手机从通讯工具转变为“精神寄托”时,问题也随之而来——青少年手机成瘾。随着手机使用的普及,青少年手机成瘾问题日益严重,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我们常说“童年是人生的底色”,童年的阴影也可能成为一生难以抹去的伤痛。情感上的受虐,即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遭受到的情感忽视、冷漠或虐待,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深远的影响,童年阴影很可能是人生成长道路上的隐形杀手。

在年岁渐长后,当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感到孤独、无助、焦虑时,手机便成为了他们逃避现实的“避风港”。他们沉迷于虚拟世界,通过游戏、社交媒体等方式寻找归属感和认同感。然而,这种短暂的快乐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风险。长时间使用手机不仅会影响青少年的学业和身体健康,还可能导致他们与现实世界脱节,形成更严重的心理问题。童年情感受虐与青少年手机成瘾作为成长之路上的障碍,也存在着一定的关联。

近期,一项发表在权威期刊《心理科学》上的关于童年情感虐待与青少年手机成瘾的研究——《童年早期情感受虐与青少年早期手机成瘾水平:一般与社交焦虑及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作用》,揭示了两者之间的潜在联系,为我们预防青少年手机成瘾提供了心理学层面上新的视角。

文章中介绍,早期受虐经历对个体的毕生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李丹阳、李蕤,2021;Gama等,2021)。在各种早期虐待形式中,情感虐待和情感忽视的发生率最高。所谓情感虐待,指的是照护者对孩子的言语攻击或人格贬损行为(李颖等,2020)。而情感忽视,则是指因养育者的失职或不负责任,导致孩子的基本心理需求,如被关爱、有归属感、被支持等,难以得到满足(世界卫生组织,2002)。与其他类型的早期虐待相比,早期的情感虐待和情感忽视对个体后续的情绪与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更为显著,也更为持久(Piontek等,2021)。具体来说,遭受过早期情感受虐的青少年更易表现出抑郁、学业困难、高攻击性等问题(林悦等,2021;Oral等,2016)。早期情感虐待和情感忽视与当前广受关注的青少年手机成瘾问题也密切相关(林悦等,2021;Sun等, 2019)。

▲家庭 SES 在父母情感虐待和忽视

通过社交焦虑和一般焦虑

影响手机成瘾水平的调节作用模型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失补偿理论认为,因早期情感虐待和忽视经历而带来的心理需求缺失,个体可能会通过手机过度使用来满足,进而导致手机成瘾(高文斌,陈祉妍,2006)。而且,早期情感虐待和忽视还可能会让青少年产生区别于一般焦虑的社交焦虑,这可能是早期情感创伤导致手机成瘾的一个特定病理性机制(Shahar等, 2015)。

 

此外,家庭社会经济地位(socio-economic status, SES)因为与青少年所能获取的发展性资源密切相关,这可能会影响青少年因早期受虐经历而导致的缺失性需求满足的过程,同时会影响其应对早期逆境消极影响的复原力水平(Zheng等, 2021)。处于青春期早期的青少年相比于青春期中晚期的青少年更易受到早期不利家庭环境的影响(特别是早期虐待),进而产生情绪调节和成瘾等问题(郭兰婷,张志群,2003;岳鹏飞等,2020;Dunn等, 2013)。

▲家庭 SES对社交焦虑、一般焦虑中介作用的

调节效应(N=844)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研究发现,童年时期的情感虐待和忽视与青少年早期的手机成瘾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联系。这种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一般与社交焦虑、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一般焦虑在这一关系中起着中介作用,而社交焦虑仅在情感虐待与高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青少年手机成瘾的正向联系中起中介作用,即高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青少年当遭受早期情感创伤后可能更易产生社交焦虑,进而导致其手机成瘾。

 

这可能是因为对于低 SES家庭的青少年而言,贫困的家庭环境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挑战,因此,不管其社交焦虑的程度如何,他们都更可能通过沉迷手机使用来缓解或逃避相关压力,最终导致其较高的手机成瘾风险(Luk等, 2018)。而来自高 SES家庭的青少年的生活和发展资源丰富,生活状态富足稳定,其中只有有早期情感虐待经历的个体才可能因为社交焦虑的问题而发展出手机成瘾的问题(Goldberg 等, 2013)。

 

这提示我们,在日常教育指导和临床咨询与干预过程中,对有早期情感创伤经历的青少年,教育者和咨询师需重点关注其焦虑情绪,尤其是与社交相关的焦虑情绪,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或可更有效地预防与减少该类青少年的手机成瘾问题。对于来自高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青少年,要特别关注其因早期情感虐待经历所可能产生的社交焦虑问题,以有效预防和降低其手机成瘾的风险。

 

预防青少年手机成瘾,可以从多个层面入手。

 

首先,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摇篮。家庭是孩子的第一社会,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忽视和情感虐待所带来的被拒绝感、未被满足的心理需求以及情绪智力和应对方式等的受损都可能会显著增加青少年网络游戏或手机成瘾的风险(林悦等,2021;Sun等, 2019)。家长应当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要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多与孩子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困惑和需求,给予关爱和支持。同时,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避免过度溺爱或过于严厉,让孩子在尊重和关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在防治孩子的手机成瘾问题上,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手段:

 

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情感状态,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鼓励孩子多参加社交活动,与同龄人建立良好的友谊。同时,家长也要多与孩子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设定合理的手机使用时间:家长要与孩子共同制定手机使用规则,设定合理的使用时间。在孩子使用手机时,家长要起到监督作用,防止他们过度沉迷。家长也可以借助手机的功能,设置青少年模式等。

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鼓励孩子参加各种兴趣班和课外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乐趣和成就感,还能减少他们对手机的依赖。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孩子已经出现严重的手机成瘾问题,家长要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可以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其次,学校要充分发挥教育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丰富校园生活。学校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艺术创作、社会实践等,帮助他们充实内心世界,降低对手机的依赖。此外,学校还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他们面对挫折和压力的能力。

社会也应承担起责任,加强对青少年手机成瘾问题的关注和干预。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可以共同开展青少年手机成瘾防治项目,通过立法、政策引导、公益宣传等方式,提高全社会对手机成瘾危害的认识,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最后,青少年自身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抵制手机成瘾。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平衡学习、生活和娱乐,充分利用手机带来的便利,同时避免过度沉迷。在面对压力和挫折时,要学会寻求帮助,与家人、朋友和老师沟通交流,化解负面情绪。

 

总之,手机成瘾并非无药可救,关键在于要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在数字化时代健康成长。

预防青少年手机成瘾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和青少年共同努力,让我们携手共进,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共创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1]周楠,臧宁,王少凡,李梓璇,陈玲,李蓓蕾 & 曹洪健.(2024).童年早期情感受虐与青少年早期手机成瘾水平:一般与社交焦虑及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作用.心理科学(02),325-333.doi:10.16719/j.cnki.1671-6981.20240209.

 

撰文丨李雨菲 北辰心理健康发展中心心理咨询师

编辑|邓宇
审阅 | 杨朝辉 唐丽
…………………………………………………
上海北辰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市浦东新区张衡路1000弄56-57号  201203
销售咨询:021-31260863
心理咨询热线:021-51099521
网站:www.bcxl.com.cn
…………………………………………………

 

往期 · 推荐

沉迷玩手机可能会让亲密关系陷入危机

别总在孩子面前玩手机!

孩子沉迷“低级快乐”,大脑严重受损

孩子沉迷手机,原来“根”在这里……

 

2024年5月22日 16:00
浏览量:0